“荆刘拜杀”南戏中的有生之年系列(文末有惊喜)
“荆刘拜杀”是指元时著名南戏《荆钗记》《白兔记》《拜月亭记》《杀狗记》的合称。
我见红楼多妩媚
赏《红楼梦》之百态,看人生中的故事、品故事中的人生。
感谢有你,让我纸醉沉迷
感谢有你,让我纸醉沉迷。
十月寒衣寄哀思
街头今夜送寒衣,亏欠亲情心自知。忽忆人间房股事,聊将一并寄哀思。
万圣节里一群特立独行的鬼
万圣节,在每年的11月1日,起源于凯尔特人传统的鬼节,后来成为基督教徒纪念圣人的节日。
巧说本草:吴茱萸——遍插茱萸少一人
那得更将头上发,学他年少手茱萸
辛亥革命原来叫什么?
1911年,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。
送给十一加班族的一剂良药
国庆节快乐
教师节快乐
老师,您辛苦了!
继后秘服鹿胎汤,何以如此?
中医养生之道
七月半来寄相思
七月半,即大家口中的中元节
一稔期一宵,七夕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
七夕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哦~
道家与中医不可不说的联系
道家与中医的渊源极为深厚。
巧说本草 | 水仙——我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根葱
水仙和洋葱你能分清吗?
湿邪入侵,你中招了吗?
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。
敌人三伏已经到达战场,请做好战斗准备
三伏酷暑,该如何应对?
巧说本草 | 神曲——高山流水觅知音
您不知道神曲还是一味中药吧?
我们的寒暑假从哪来
你知道,寒暑假怎么来的吗?
世界杯不出线,开什么玩笑,来宋朝我们踢一场
新的一轮世
巧说本草:地龙——无声歌女
地龙是什么呢?
古画中的熊孩子不一般
我们通过古画来见识一下古代熊孩子的百般“调皮”吧。
蚊子大军来袭,你需要一个有颜有料的小主
蚊子大军来袭,怎么办呢?
如果真的有特异功能,我希望是长生不老
陪伴,我们可以做的更好,母亲节快乐!
你一定不知道,我们一直少过了个劳动节
你一定不知道,我们一直少过了个劳动节
确认过眼神,你就是那个“2B”青年
感谢曾每一次书写青春的你
从汉字见谋略——看中国古代战争如何排兵布阵
看中国古代战争如何排兵布阵
巧说本草 | 蒲公英——胸者,国之重器也
《唐本草》记载:“蒲公英,味甘,平,无毒。”
世界读书日 | 我有古籍,你做好穿越的准备了吗?
拿起手中的书,以书为帆,智慧为船,自由的穿越吧。
来而不往非礼也——从胡雪岩看商海沉浮
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上》,意思是说,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做出反应。
看古代小孩如何“玩”出情怀
看古代小孩如何“玩”出情怀
戏剧人生,人生如戏——世界戏剧日,汉籍为您荐书!
“戏剧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,一群人装扮成动物的模样,很激烈的舞蹈。而现代意义上的戏剧,应该是这层含义的引申和丰富。
何以解失眠——古人“睡觉原理”探究
一昔不卧,百日不复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
春分到,蛋儿俏
如果穿越到古代,你知道在哪天过妇女节吗?
如果穿越到古代,你知道在哪天过妇女节吗?
二月二,龙抬头,原来是这样的!
我们来看看到底“龙抬头”是个什么说法。
蛙儿子又消失了,这次竟然是穿越了!
原来这个皮蛙穿越了,跟着郦道元去游览北魏大好河山了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
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
小寒大寒,冷成冰团。
祭!南京大屠杀80周年
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
巧说本草 | 玉竹——行走的美颜神器
行走的美颜神器——玉竹
白果 | 一味有颜值有疗效的神奇中药
古柯不计数人围,叶茂枝孙绿荫肥。
巧说本草 | 国之药老——甘草
今天我们来聊聊甘草,它可是有着“国老”之称的药草哦。
传统节日 | 重阳节
重阳节,又名老人节,定于每年农历九月九日,是汉族的传统节日。
二十四节气之霜降
霜降见霜,米谷满仓。
巧说本草 | 藕节——藕是你的良药
藕是你的良药哦~
巧说本草 | 金银花——女人如花
金银花——女人如花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
每年的9月23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,进入“秋分”节气。
巧说本草 | 废柴自有妙用——柴胡
柴胡的进击之路!
百科 | 勿忘国耻,砥砺前行
每年9月18日,回荡在神州上空的警报声都在提醒人们以1931年9月18日为序幕的那场民族浩劫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
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。
百科 | 传统节日:中元节
中元节,俗称鬼节、施孤、七月半,佛教称为盂兰盆节。与除夕、清明节、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。
百科 | 赏《月曼清游图》话七夕
七夕,即农历七月初七,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
七月中,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
“大暑”即“极热”,由此可以看出,大暑乃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
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。公元前七世纪,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,就确定了夏至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
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。每年6月6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即为芒种时节。
百科 | 传统节日:端午节
端午节,“端”字古汉语有开头、初始的意思,所以“端午”也称为“初五”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
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
谷雨是“雨生百谷”的意思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4月19日~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°时即为谷雨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
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、时令顺序的标志,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。清明同时具有节气和节日的双重意义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
雨水,表示两层意思:一是天气回暖,降水量逐渐增多;二是在降水形式上,雪渐少了,而雨渐多了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
立春,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。“立”即“开始”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
冬至,又称为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“亚岁”等,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
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,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。
百科 | 中医典籍
中医,作为存在数千年的医疗之术,典籍更是数不胜数。
百科 | 凛冬之下,古人如何取暖?
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。”时值三九,全国各地都已感受到冬天的冰冷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
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,时间是每年的11月22或23日,因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,故称小雪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
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,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对“冬”的解释是: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
百科 | 敦煌文书揭开玄武门之变的“第二战场”
公元1900年,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意外发现,消息震惊中外,可清政府并未对此采取任何保护措施。
节日 | 重阳节
重阳节,又名老人节,定于每年农历九月九日,是汉族的传统节日。
节气 |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
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,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,太阳到达黄经195︒时,即为寒露节气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
每年的9月23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,进入“秋分”节气。
百科 | 敦煌遗书的前世今生
“敦煌者,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!”藏经洞宝藏的流散是近代中国伤心历程的缩影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
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。露,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球,因色白而称“白露”。
百科 |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
立秋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
百科 | 古籍基本知识:古籍的版式(一)
古籍,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,通常指1911年以前中国境内抄写或者印制的书册。
百科 | 古籍基本知识:古籍的版式(二)
单页装订成册即为书。现存汉字古籍的装订形式以线装为主。
百科 | 古籍的基本装订形式:线装
线装应该是现今传世古籍最常见的装订方式了,一直沿用至今。
百科 | 传统节日:中秋节
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,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拜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习俗,流传至今。
汉籍 | 腊月初八话“腊八”
自古以来,人们就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,祈求丰收和吉祥。
汉籍 | “小年”
“小年”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,被视为过年的开端。
汉籍 | 正月十五闹元宵
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,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、上元佳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